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近年来,临淄区实验中学始终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重要内容,持续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活动、进实践,以生态滋养生命,培养出一批批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营造特色校园文化,以美启行
把绿色发展理念植入校园,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受到熏陶,是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校以创建“绿色学校”为目标,不断扩大花草树木的种植面积,丰富种植品类,让学校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优美的校园环境,能有效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不经意间在学生心底种下一颗绿色的种子。
当然,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需要环境无声地浸润,也需要有形的提醒。学校除了注重在宏观的校园环境建设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理念,还特别注重通过一些细小的提醒,唤醒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比如,学校的宣传栏,会根据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契机张贴各类主题宣传画;学校食堂会张贴“光盘行动”“节约粮食”等标语,草坪处竖立有精美的提示牌“多一份绿色,添一份清新”,垃圾回收处设置分类垃圾箱并设置“垃圾分类益处多,保护环境靠你我”宣传板……把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变成了生态文化教育的大展台。
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以知导行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所以,加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还必须通过学科课程渗透和校本课程开发,抓好课堂主阵地。
在国家课程中渗透。学校对《语文》《道德与法治》《生物学》《地理》等教材中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进行系统整合,将零散的内容系统化,深入挖掘其育人价值,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如,在教学《植树的牧羊人》时,教师带领学生感悟文中渗透的破坏与重建的自然生态、冲突与稳定的社会生态、行动与转变的精神生态,同时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在校本课程中落地。学校鼓励各学科教师将自身学科知识与生态环境保护巧妙融合,开发系统校本课程,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生态文明校本课程。例如,物理、生物老师将科学实验和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开发了以科学小实验探索解决身边环境问题的“科学实验——环保”校本课程,在探索中增强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知、观察、分析、思考能力。
创新系列班队活动,以行致知
班队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之一。除了在课程上发力,学校还注重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丰富多彩发的主题教育活动,真正让生态文明教育在校园“热起来”。
其中,学校以四季为时间轴,以二十四节气为关键节点,沟通自然、社会与学生成长和学校生活节律的内在关系,打造的“校园四季”生态文明系列班队活动,最具特色,也最受学生欢迎的是。春季的主题是“生”,其内涵是及时播种——播种生命、播种爱、播种心愿,带领学生走进春天,在“春之踪”“春之声”“春之旅”“春之耘”等活动中,观察、记录、感悟春草破土、春花凌寒、旧枝新芽的生机勃勃,探寻万物初生动人心魄的美;夏季的主题是“长”,即自觉成长——长身体、长学问、长能力、长智慧、长意志、长责任、长情谊,带领学生聚焦夏天里的成长,在“花木知时令”“鸟鸣报农时”等观察活动中,感悟万物尽力吸取阳光雨露的蓬勃生长,体会“长”要自觉吸收外界的能量,更要通过自觉的努力完成自己从出生到长大的转换;秋季的主题是“收”,即收获成果——欣赏秋之成熟蕴含的美,大自然色彩变幻之妙,带领学生分享秋天的收获,在“寻·秋之美”“寄·秋之情”“惜·秋之时”等活动中,享受经过努力之后获得成就的快乐,感受一切来之不易,感谢所有对自己成长的帮助,以及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冬季的主题是“藏”,即蕴藏蓄力——蕴来年生命之力,思一年成长之历,带领学生感悟冬日暖阳,在“爱满校园”“情满家园”“美满社区”等活动中,感悟冬日的温情,学会安静思索、坚毅刚强、自我反省,为来年蕴藏蓄力。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行验知
生态文明教育不只是课程教育,更是生活教育和行动能力的培养。学校还注重挖掘家庭及社会育人资源,开展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知行合一中不断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如,利用植树节,带领学生去亲手种下一棵树,增强学生爱绿护绿的意识;在世界环境日前后组织学生走进当地的化工厂,实地考察其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状态,学习环保知识,树立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在中国水周,组织学生参加“知水善用”系列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家庭、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增强对水资源的认知,培养节水意识,提高善用水的能力等等。
青少年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时不我待。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努力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让生态文明教育之花处处绽放。(临淄区实验中学 于宪平 孙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