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淄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第一书记刘昌法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9年来,他先后带领4个村、7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实施扶贫项目30多个,不仅让贫困户个个收入有保障、生活有尊严、脸上有笑容,还为全省乃至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憧憬,再到孙中山“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的夙愿,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深深渴望。2012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2012年4月,49岁、时任淄博市委政策研究室农村科科长的刘昌法,主动请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此,他铺下身子、扎根基层,融入百姓、务实苦干,一直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用百姓情怀和执着精神,深入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号召。
多年来,鲁中大地风清气正,滋养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国“时代楷模”朱彦夫、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孟祥民、首届“感动山东十佳人物”李振华等一批英模人物。而今,被百姓誉为“蚯蚓书记”的刘昌法也加入其中,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向刘昌法学习立场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刘昌法在市委政研室工作近20年时间,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时刻谨记党员身份,不忘党员责任,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申请选派到最艰苦的农村基层任职,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事业中,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向刘昌法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保持高尚的人生追求,自觉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增光添彩。
向刘昌法学习深入扎实、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刘昌法真正用“心”来做“第一书记”工作,他跑遍了村里的家家户户、沟沟坎坎,一一记录每天的活动、工作,一记就是六大本。他的工作日志和笔记本上记录的,件件都是实事,事事关涉民生,每一本都包含着他辛勤的汗水。向刘昌法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严”和“实”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把本职工作干好,做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向刘昌法学习融入百姓、以民为本的百姓情怀。刘昌法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9年多来,他心系群众冷暖,自觉融入百姓生活,与群众贴心连骨,详细体察民生民情,把村民的困难始终记在心底里,把一颗真心捧给了群众。他经常到困难群众家中嘘寒问暖,为生病的贫困老人请医送药,为生活不方便的老人购置轮椅、配置老花镜。他以点点滴滴、默默无闻的工作诠释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向刘昌法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一心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视人民群众为亲人,把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带着真感情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向刘昌法学习艰苦创业、敢想敢干的吃苦奉献精神。刘昌法同志舍小家为大家,将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帮包村工作中,自觉客服种种困难和障碍,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注重加强村级党组织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既带领干部群众打基础、上项目,实现富民强村,又为村庄发展留下了强有力的“带不走的工作队”。向刘昌法学习,就要像他那样,牢记宗旨,埋头苦干,甘于奉献,切实把吃苦奉献精神转化为推进发展的强大动力。
向刘昌法学习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刘昌法生活简朴,勤俭节约,工作生活从不铺张浪费。他担当“第一书记”以来,自觉遵守驻村工作纪律,坚持吃住在村,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不给基层增加负担,从不给群众添麻烦,在干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向刘昌法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刘昌法在“第一书记”的平凡岗位上,以令人钦佩的敬业精神和踏实的工作态度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保持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树立了“第一书记”的光辉形象。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没有执着坚守,没有百姓情怀,刘昌法不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刘昌法的事迹所以感人、所以有成,就在于执着,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永不退缩,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潜能融入为百姓造福的事业中,在漫长而平凡的岁月中书写伟大。( 孙春晓)
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凯发网的版权所有:淄博文明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山东淄博市张店人民西路24号
(浏览本网凯发k8官方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