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淄博文昌湖区范阳小学,感恩之花静静绽放,文明之果处处飘香。这所学校将感恩教育融入道德的土壤,滋养着每一颗童心,让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节日颂歌:传统文化中的感恩传承
在这里,传统节日如诗如画,成为感恩教育的桥梁。文昌湖区范阳小学依托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活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文化活动,将弘扬传统文化与渗透感恩教育相结合。
清明节——烈士陵园内,少先队员代表排着整齐的队伍,高举鲜艳的队旗,满怀对革命烈士的无限崇敬心情,开展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
端午节——班会课上,通过说端午习俗、讲屈原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文化内涵,不仅体会到我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感。
中秋佳节——手工制作,感受中秋佳节的思乡之情和祝福团圆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在此基础上,仪式体验渗透感恩教育。文昌湖区范阳小学注重入学礼、毕业典礼、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仪式体验,入学礼中的拜师、正衣冠、开蒙;毕业典礼中的“母校,我想对你说”;母亲节、父亲节中的“为父母分担家务”“给父母一个拥抱”;教师节中的“老师,您辛苦了”这些活动的开展都能让感恩意识在仪式体验中不断植入学生心中。
劳动之韵:实践研学中的感恩之情
春耕秋收,校内劳动实践基地成了孩子们体验生活、感受劳动的乐园。
文昌湖区范阳小学有一个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两间劳动实践活动室,依托两个场所开展劳动教育。为了让孩子们走进生活、体验劳动,学校开设了种植课程。
春分时节,天气乍暖还寒,老师带领孩子们撒下向日葵种子,敷好地膜;谷雨时,进行浇水、移栽、除草;五一劳动节,一起剪树枝、编篱笆;小满时,打花苞;六一儿童节,向日葵开花;端午节,向日葵长大啦,亲身体验种植与丰收的乐趣,探索成长的奥秘。
秋分时节,阳光正好,低年级的孩子认真剥起大蒜,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则走进小菜园的种植区,翻地、种大蒜、浇水。种下大蒜,播下萝卜、菠菜、白菜种子,在小菜园里,孩子们体会劳动者的艰辛与不易,让学生们感恩自然的馈赠与劳动者的付出。一场漫长的种植之旅,让希望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悄发起了芽。
固本铸魂,兴劳育劳。为培养有素质的时代少年,范阳小学注重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光盘行动让孩子们懂得了感恩自然的馈赠,感恩农民的艰辛。
阳光斑斓,微风含香。世界万物让孩子去听、去看、去感受。文昌湖区范阳小学研学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组织走进博山陶瓷文化基地,开展主题为“感悟匠心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陶瓷文化研学之旅。
特色校本:春风化雨中的感恩升华
“有礼”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谦敬礼让,是中华传统美德。文昌湖区范阳小学结合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能力培养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有礼”教育,助力习惯养成教育落地生根。校园里总有爱护环境的身影:整理图书角的灿灿,弯腰捡起操场上垃圾的畅畅,扶起被风吹倒的围栏的宸翰,主动给走廊里的花草浇水的雨颖……随手做的点滴小事,源于孩子们对于学校的爱,这就是感恩教育成果的最好体现。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文昌湖区范阳小学尝试了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摸索实践,确立了“感恩教育”的主题,在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等方面深入探索,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和日常教育工作中,以教科书为依托,拓展教材资源;以学校常规活动为载体,创新教学资源。
文昌湖区范阳小学依托少年宫电影课程,在选修学生中开展了以“成长”为主题的影视课程《没头脑和不高兴》,引导孩子们认识影片的主人公“没头脑”和“不高兴”,借着这两位人物,让孩子们思考自己身上是否有与两位主人公相似的缺点,又该通过何种方式进行纠正,结合影片及时对孩子们进行行为习惯和品德教育,从而实现了影视课程审美与教育的双重目的。以“亲情”为主题的影视课程《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让学生懂得亲情的重要性。
文昌湖区范阳小学,是一首感恩的诗篇,是一幅文明的画卷。在这里,孩子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珍惜,学会了如何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美好,传递温暖。(张涛 于环 燕凌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