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到了这个时候,要喝一碗面棋。”8月3日,是农历六月的最后一天,是淄博市博山区传统的文姜庙会。在博山区阁子前村,原居委会主任路清坤说,当天他们像往年一样,用绿豆熬了两大锅面棋,招待来帮忙的客人,既能解渴,又可以消暑降温。
“你们是朱家庄,俺是阁子前,咱们有缘凑到一起,这么多年来,大家处成了好姊妹。”村民王志芬说,多年以来,阁子前村跟朱家庄村因为文姜庙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实际上,文姜庙会倡导的孝文化已经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部分。
8月3日下午3点,阁子前村的队伍正准备出发
博山区颜文姜祠前观看庙会的人群
文姜庙会最早的一台轿辇
按照习俗,8月3日,孝妇颜文姜在娘家歇伏结束,娘家人要把她送回到博山神头的婆家了。来自博山、淄川、周村、临淄、桓台乃至博兴、莱芜等地的30支民俗展演队伍、8支锣鼓队伍参加了本次文姜庙会。4000余人身着节日盛装,把一场场精彩的民俗文化表演送到市民面前。
孝妇颜文姜的故事在鲁中地区流传了上千年,当地人亲切地称颜文姜为“颜奶奶”。博山旧称“颜神”,也是从颜文姜的故事得名。当地从明清开始,自发举办的民俗文化活动“文姜庙会”,现在已经逐渐演化成集经济、旅游、休闲、会友等于一体的民间盛会,是博山民俗重要的组成部分。
颜文姜的娘家到底在哪里?博山有很多传说,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阁子前、青石关等。各村讲起来,也各有各的道理。
宋代陈琦撰写的《续翁姑因地记》,是较早记载颜文姜相关家庭情况的文献之一。目前民间传说中有关颜文姜的故事,其实跟最初的记载相比,已经大为不同。
目前,大家都认可的是,早在1992年,博山区八陡镇阁子前村在老一辈村民的组织下,率先修好了被当地称为“奶奶棚”的顺德馨祀。同时,为了能够组织起流传了数百年的文姜庙会,老一辈人还请来杏花崖最好的木匠董维华打造了一台接送颜奶奶回娘家的轿辇。
阁子前的这台轿辇已经用了30多年,这也是博山区乃至周边地区现存的、时间最早的一台接送颜文姜的轿辇。
众人合力将颜文姜乘坐的轿辇抬出“奶奶棚”
摸一把颜奶奶乘坐的轿辇
博山流行孝文化
如今,在博山区的各个村庄,颜文姜娘家到底在哪里,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个村最能体现孝文化,哪个村最文明。路清坤说,每年的文姜庙会,都是一次孝文化的集中宣传,村里家家户户都十分看重孝道。例如,村民翟作英常年生病,每次身体不舒服,她的孙子就用车子推着老人去医院,得到了大家一致赞扬。
“其实,这个活动成了我们村联络感情最好的一个方式,有些村民之间,闹矛盾、有误会,通过这个机会,也可以沟通交流。”路清坤说,因为村里弘扬孝文化,不但家家户户都很和睦,邻里之间也很团结,甚至还跟其他村庄的人结成了兄弟姐妹。
84岁的丁慎爱是博山镇朱家庄人,她从1992年开始,就跟村里人来阁子前村参加文姜庙会。如今,两个村的这些村民都处成了好姐妹,朱家庄的人来了,还会在村里的饭店安排丰盛的午饭。
文姜庙会作为博山孝文化大会的一部分,这也让人联想到博山区“焦桐花开”志愿服务大集暨2024年“熟人社区”睦邻节等主题系列活动。据介绍,博山区还将组织“博山优品 山城美物”暨博山区“夏季黄河大集”展销会、文旅感恩回馈促消费活动、最美家风润万家系列活动。
博山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孝文化节作为博山区传统的民俗活动,长久以来,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更成为年年都举办的、当地群众联络感情的一项重要民间活动,不仅展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精神风貌,也进一步增强了村居的凝聚力,为乡村文化振兴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