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4-11-08 来源: 字体:[][][] [] []
前不久,一个风靡全网的网络游戏——“黑神话·悟空”上市了。有人拍手称赞,对其画质表现、动画效果赞不绝口;也有慷慨解囊,换掉家中原来的显示器,只为一睹风采;也有不以为然,认为一款游戏大可不必如此造势。而我认为,游戏用来愉悦身心当然可以,但是借传统文化之名来造势,确实不可取。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扛鼎之作,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小学生必读的名著。86版的电视剧《西游记》,更是在“80后”一代人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西游故事被一次次地搬出来进行解构,西游故事一次次地被进行着消解,这对传统文化来说不啻为一场灾难。
以网络游戏传播传统文化是对青少年的一种伤害。“低头族”,现如今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代名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沉溺于手机,沉溺于网络游戏。如何让青少年放下手机,爱上浩如烟海的文学阅读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冥思苦想的问题。如果在游戏中在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更好地理由让本应学习传统文化的青少年们远离呢?“看,打个游戏就能知道’西游故事’,我还需要看书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还有多少底气去回答?不仅仅是今天上市的“黑神话·悟空”,以往的“三国杀”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以网络游戏传播传统文化是对文化传播的一种误导。《西游记》到底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呢?唐僧的纯真,孙悟空的狡黠,猪八戒的憨厚,沙和尚的质朴,这本是我们读《西游记》后的第一印象。但是从21世纪以来,对《西游记》的过度解读好像就从来没有断过。从《西游记·女儿国》到《西游·降魔篇》再到《大圣归来》,大家都在消耗《西游记》所固有的文化价值,这样真的好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诚然,我们允许多样化解读的存在,但是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真的能起到正向的好作用吗?
一款网络游戏的创造,是一个团队日以继夜、呕心沥血的结果,对于他们的创作,我们点赞、钦佩。但是,请不要过度消耗传统文化,因为那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淄博第十一中学 苏旭)
责任编辑:孟书祥